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作为一个外地人,又从未过到安阳的人来评价安阳,对一些细枝末节肯定无法谈起,主要是通过一张张亮丽名片来了解,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经过查找才知道相州汤阴县原来在河南安阳地区(当年的地级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称,与现在的地名不一定对得上号。
一般来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我国有很多城市的名称来源都与所在的位置有关,位于山之南或水之北的城市叫“XX阳”,位于山之北或水之南的城市叫“XX阴”,安阳在淇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洛阳在洛河之北,故而得名。此类的城市还有:衡阳:衡山的南面;江阴:长江的南面;淮阳:淮河的北面;淮阴:淮河的南面;华阴:华山的北面;汾阳:汾河的北面;辽阳:辽河的北面;涡阳:涡水的北面;山阴:恒山的北面;湘阴:湘江的南面;汉阴:汉水的南面;蒙阴:沂蒙山北面;可能还有很多。当然,还有很多带有“阳”或“阴”字的城市,可能与山或水的位置并没有任何关系,
2、如何评价安阳这个地方?
作为一个外地人,又从未过到安阳的人来评价安阳,对一些细枝末节肯定无法谈起,主要是通过一张张亮丽名片来了解。安阳给我印象最深刻,最先并不是现在所称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殷墟与甲骨文、《周易》的发源地等,这些很古老的历史名片,而是从连环画和小说中了解到的三件大事。一是岳母刺字记得小时候看连环画系列作品时,看到连环画中有一个相州汤阴县,这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就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看连环画时还是读小学,但这个名字和岳母刺在岳飞背上刺上的“精忠报国”的画面铭刻在心,
后来读初中了,连环画这种小人书已不能满足我了,要看小说才过瘾。记得当时为了买小说,我和三哥到很远的山上砍了一天杂木棒卖给供销社,买了一本《说岳全传》《杨家将全传》,记得是刘兰芳的评书,通俗易懂,三哥喜欢杨家将,先看《杨家将全传》,我喜欢岳飞,先从《说岳全传》。到了初中就不是小学了,一切都是懵懵懂懂,初中有了资料可查,就是我们的课本《中国地理》和《中国地图册》,
经过查找才知道相州汤阴县原来在河南安阳地区(当年的地级行政),相州是哪里就不知道了,那是古称,与现在的地名不一定对得上号。二是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安阳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历时近十年才基本完工,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读小学时,我有一本连环画,名字就叫《红旗渠》,那时的小伙伴们都喜欢有打仗故事的连环画,至少也是抓特务的,因此,我当年买这本连环画时,还被小伙伴们嘲笑过,意思是买了一本“不好看”的书。
我有很多的连环画,一不小心就丢失了,唯有这本无人问津,后来,我这本连环画让正在高山上修水库渠道的二哥看到了,想不到他非常感兴趣,爱不择手。后来他给我买了三本打仗的连环画给我,做为交换,我只好把《红旗渠》送给他,二哥把《红旗渠》带到工地上去了,直到几年后,工程完工,他回我的行囊里还装着我送给他的《红旗渠》。
他们那一代人,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经过艰苦卓绝奋斗,为共和国完成了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到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读初一的时候,《中国历史》课本上介绍了司母戊大方鼎,是从安阳的殷墟里挖出来的,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课本上还配了图片,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课本上的数据: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
3、安阳这个城市的名字有什么来源?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安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难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邵,相州——公元580年,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漳德——公元1192年(金代),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
文章TAG:安阳 地名 隐藏 评价 怎么把安阳这个地名隐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