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基本地籍图

基本地籍图 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的总称。制作基本地籍图应选用厚度为0.7毫米,经过定型处理,变形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什么是基本地籍图

2,地籍图的概述

地籍图是对在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并用编排有序的标识符对其进行标识,标识是具有严密数学关系的一种图形,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通过宗地标识符使地籍图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地籍图的概述

3,地籍图宗地图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1、地籍图:地籍图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统称。2、宗地图:描述宗地空间位置关系的地图。二、用途不同1、地籍图:地籍图是地籍测量绘制的图件,是一种详细划分土地权属 (所有权或使用权) 界限的大比例尺地图,用于说明或证明权属土地的位置和面积等。2、宗地图: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宗地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与相邻宗地的关系等。三、内容不同1、地籍图: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2、宗地图:图幅号、地籍号、坐落;单位名称、宗地号、地类号和占地面积;界址点、点号、界址线和界址边长;宗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邻宗地宗地号及界址线;相邻道路、街巷及名称。

地籍图宗地图有什么区别

4,地籍图测绘

(一)地籍图及其内容地籍图应表示的基本内容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地块及其编号和名称;宗地或区的编号和名称;土地利用类别;永久性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各级行政界线;平面控制点;道路和水域;有关地理名称及重要单位名称;另外根据需要还可表示其他要素。现代地籍图除表示上述内容之外,还表示独立地物、管线、地貌与植被等内容。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为:1)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界址线。2)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严格的数字精度,因此应有必需的数字要素。3)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4)地籍图图面应主次分明,清晰易懂并便于用户添加专题要素。(二)地籍图的比例尺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应满足地籍管理的不同需要。1)城镇地区地籍图比例尺一般可选用1:1000~1:500。2)郊区可选用1:2000。3)农村地区可选用1:5000和1:10000的比例尺,其中,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可选用1:1000或1:2000的比例尺。4)城市繁华区域、复杂地区或特殊需要地区可选用1:500的比例尺。(三)地籍图的种类地籍图既要准确完整地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又要使图面简明清晰,便于用户根据图上表示的要素进行增补新的内容,加工成各用户所需的专用图。1)地籍图按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2)按城乡差别可分为城镇地籍图和农村地籍图。3)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在地籍图集中,我国现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等。(四)地籍图成图方法地籍图是指分幅地籍图或称基本地籍图,现有的地形图测绘方法都可用于地籍图的测制。目前测制地籍图多采用数字测量方法,包括内、外业一体化成图和数字摄影测量成图。此外,还可以使用野外平板仪测图和编绘法成图等。

5,地形图与地籍图的差别

一、服务对象与用途上的差别1、地形图是基础用图,他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地形图反映自然地理属性,它完整地描绘地物地貌,真实地反映地表形态。2、地籍图是专门用图,主要应用于土地的权属管理,行使国家对土地的行政职能。地籍图主要反映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完整描绘房地产位置、数量,有选择地描绘地物,或概略地描绘地貌。 二、表示内容的差别在地籍图上除了某些地物、地貌符号(如道路、水域等)与地形图表示方法基本相同外、主要表示地籍内容,如宗地、界址点和权属关系等。三、作业过程的差别 地籍与地形测量在作业过程上的差别,图示如下: 在图中左边框是地形测量过程,它的最后产品是地形图,右边框中为地籍测量过程,它的最后成果包含地籍图和地籍簿。因此,地籍测量对社会的涉及面比地形测量要广得多,它包含测绘作业技能、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成员如市民、农村的切身利益,例如住房、财产、继承、民事纠纷等,使一向不动产的确定、保护、分割、转移等诸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地籍测量不仅需要测绘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城市规划的土地法规方面的知识,方能熟练地履行职责。地形图:地籍图:扩展资料多用途地籍图有很多的功能,可供许多部门使用。使用地籍图和地籍资料的部门,关心的只是符合自己要求的那一部分,但有一部分内容是所有用户都需要的,即所谓的“基本内容”。由“基本内容”构成的地籍图就是按规程要求测绘的基本地籍图。这样的地籍图仍具有多用途的特性,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为各种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地理参考系统。使用者可在基本地籍图的基础上添加表示和描述各自所需的专题内容,为己所用。因此,多用途地籍图不能理解为一张谁都可以用的万能图,而是各类地籍图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形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籍图

6,地籍图的特点介绍

地籍图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范围由于被占有或使用或利用而被分割成许多地块和土地权属单位,并且无一遗漏,整个国土面积,不论城镇、农村,还是边远地区,均必须测设地籍图。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一张地籍图,并不能表示出所有应该要表示或描述的地籍要素。它主要直观地表达自然的或人造的地物和地貌,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标识符来对此进行有限的表达,这些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建立了一种有序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地籍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地籍图一方面受到比例尺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应符合图的可读性和美学要求。 多用途地籍图有很多的功能,可供许多部门使用。使用地籍图和地籍资料的部门,关心的只是符合自己要求的那一部分,但有一部分内容是所有用户都需要的,即所谓的“基本内容”。由“基本内容”构成的地籍图就是按规程要求测绘的基本地籍图。这样的地籍图仍具有多用途的特性,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为各种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地理参考系统。使用者可在基本地籍图的基础上添加表示和描述各自所需的专题内容,为己所用。因此,多用途地籍图不能理解为一张谁都可以用的万能图,而是各类地籍图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一)基本地籍图的作用基本地籍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的状况的基本图。它是测制宗地图的基础。(二)宗地图的作用宗地图只表示特定的宗地及其四至的内容。(三)地籍测量草图的作 用地籍测量草图是地块和建筑物位置关系的实地记录。在进行地籍要素测量时,应根据需要绘制测量草图。(四)宗地草图的作用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处理土地权属、宗地档案的重要原始资料,应到现场绘制,必须长期保存。 (一)基本地籍图的测绘范围基本地籍图的测绘范围主要包括城镇地区和独立工矿区。村镇居民区的地籍测绘亦在包括之列。(二)宗地图的测绘范围宗地图的测绘以宗地为单位。 地籍图的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应与国家坐标系联测。地籍图的比例尺直接影响其使用价值,选择地籍图的比例尺应以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一般来说,成图比例尺愈大,各类要素的表示就愈详细齐全,权属界线及面积的精度就愈高, 所需的人、财、物力及成图周期会更多和更长。因此,《地籍测绘规范》规定,地籍图的比例尺城镇地区城区一般采用1:1000。郊区一般采用l:2000,城市地籍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复杂地区和特殊需要地区采用1:500。

7,地籍图的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他内容。地籍要素要反映得充分、明显,其他要素摘要表示,一般可略去细部、次要的部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地形、地物、宗地的大小、界址线与界标物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差别很大,在统一的规定下,各地应从本地具体条件出发,对地籍图内容做出补充规定。地籍图内容主要有: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及图廓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坐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现分述如下:1 .各级行政界线要素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及城市内的区界,乡、镇、国有农、林、牧、渔场界及城市内街道界。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2 .界址要素 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 .8mm 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 0.3mm 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他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内。3 .地籍号 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组成。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地号。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内有关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内。在地籍图上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都须注记宗地号。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较小区域在本图幅内,相应的编号可以注记在本图幅内图廊线外。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也可以不注记宗地号。4 .地类 在地籍图上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地类的三级分类。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以省略不注记,其他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道路用地,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都应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代码。5 .坐落 宗地的坐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 ( 或地名 ) 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以选择性注记。6 .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 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因单位宗地较小,可以不在地籍图上注记单位名称。在地籍图上不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7 . 土地等级 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现分述如下:1 . 建筑物 在地籍图上要绘出固定建筑物的占地状况。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附属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积的台阶、有柱的雨篷应表示;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小于 6m 2 的房屋可以舍去;建筑群内的天井或院子大于6m 2 时应该表示;应在建筑物右上角注上建筑物层次。大型或线型构筑物应在地籍图上表示。2 . 道路 在地籍图上要绘出道路的道牙石线。道路的附属物、里程碑和指路牌等可舍去。桥梁、大的涵洞及隧道要在地籍图上绘出。3 . 水系 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必须测量并在地籍图上绘出其边界。4 . 地貌 在平坦地区,地籍图上一般不表示地貌。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为了用图方便起见,宜表示出大面积的斜坡、陡坎、路窒、路堤、台阶路等。在地籍图上应注记控制点的高程,散点高程可以选择性的注记。5 . 土壤植被 在地籍图上,大面积绿化土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河滩等,可以用土壤及植被符号表示。道路内小绿地、单位内绿地、零星植被在地籍图上可以不表示。6 . 注记 在地籍图上,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可以选择性注记一些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7 . 其他 电力线、通讯线、架空管线可以不在地籍图上表示,但高压线的塔位及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管线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文章TAG:地籍图地籍图  什么  基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