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1)安阳为袁世凯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龙兴之地,在旅游文化上,林州的红旗渠精神就来自安阳,现在红旗渠也作为景区进行开发,此外还有太行山大峡谷也是旅游胜地,在历史背景下,安阳殷墟每年也吸引很多人到此游玩,在2018年安阳的旅游收入也达500多亿。

1、为什么安阳、商丘、郑州洛阳都在说自己是商都?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安阳、商丘、郑州、洛阳都在说自己是商都这是怎么回事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商朝建立后,又有过数次迁徙,即仲丁自亳(今河南商丘)迁于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自嚣迁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祖乙自相迁于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自耿迁于邢(今河南温县东)、祖乙自邢迁于庇(今山东菏泽)、南庚自庇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于亳(今河南商丘),盘庚十四年迁于殷(今河南安阳),

2、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袁世凯死后为何要葬在安阳?其陵墓为何称“袁林”而非“袁陵”?吾以为有三大原因。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简介下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一.袁世凯死后为何要葬在安阳?这个奥妙其中包含有二个原因。(1)安阳为袁世凯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龙兴之地,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他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

袁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被解职的袁世凯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并写了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的一首“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从这里可以看出袁世凯具有司马懿韬光养晦,东山再起的政治野心与报负。

当他功成名就后,就铁定认为安阳洹上是他的龙兴福地,比其出生地项城更好,所以他在遗嘱中也强调死后要葬于安阳洹上,(2)北洋政府了结其“葬吾洹上”的遗愿。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河南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最终选定洹水北岸,工程持续近两年,由北洋政府拨款50馀万银元、徐世昌、段祺瑞、王世珍等8人募捐25万余银元建成,陵墓被称为“袁林”,占地近130亩,

二.其陵墓为何称“袁林”而非“袁陵”?这其中也有内外两个原因:内是政治原因、外是建筑原因。(1)内在的政治原因:袁世凯死后,关于他的荣辱功过众说纷纭,他自诩是“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有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个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文章TAG:回事  安阳  这是  安阳怎么回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