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园的借景手法

以前从网上搜来并稍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感谢那些网友的贡献吧。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一、基本原则:1、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3、神似胜于形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4、诗情画意的江南水墨山水画。5、有法而无定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二、具体的一些造园手法:1、对比的手法:大小、高低、远近、曲直、虚实、步移景异、开门见山、欲扬先抑、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有限中见无限。2、三远:平远(远望近山-远山)、高远(仰视山下-山巅)、深远(眺望山前-山后)阔远(近水阔远山遥)、迷远(烟雾笼罩隔水)、幽远(景色飘渺)3、常见构景手段:(1)抑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障景:山石、影壁;(3)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4)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5)漏景:通过漏窗半隐半现的景色;(6)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构成天然的画面和景色。如:尺幅窗、无心画;(7)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远借群山、邻借楼宇,仰借日月云霞、俯借水、影、应时四季雨雪花鸟均可入景。(8)对景、移景等等

造园的借景手法

2,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特色

中国古代园林特色种种 一:中国古代园林特色: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二:中国古代园林特色: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原文链接: http://www.yt160.com/a/news/4169.html?1310182066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特色

3,中国古典园林是怎样造园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 (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美术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说过:美术是帮助我们超越现实而求安慰与理想的境界。园林艺术正是这样一门通过对环境加以艺术化的处理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典雅精致著称。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宗旨包括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三个方面。  中国园林的营造由筑山、理池、建筑、书画五个元素构成。而建筑则是表现自然的重要元素之一。就如秦汉的上林苑,属于皇家园林,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纵横三百里,名果异树两千余种。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优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充分的展现了自然美和建筑美,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中国园林应该说是“文人园”,其主导思想是文人思想,其表象特征就是诗情画意,追求避开烦嚣,寄情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园林和皇家园林。  西亚体系园林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欧洲园林在发展演变中较多的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律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它的造园宗旨是严整,方正的规划、齐正的裁植和规则的水渠布局均匀、有条不紊、气势磅礴。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  4.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  5.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6.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中国古典园林是怎样造园的


文章TAG:借景  手法  造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