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户籍政策

可以迁回上海的,我的邻居就是这样办的,去年刚从马鞍山迁回。好像要有户主的书面接收证明。具体事项你到现在驻地的派出所咨询一下。
结婚15年还要通过批准你才可以变上海户口!还有买房送蓝印户口在98年就取消了,所以对于你来说只有这个办法!

上海户籍政策

2,80年代户籍制度

法律分析:198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85年7月,《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城市暂住人口管理制度走向健全,同年9月,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颁布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三条 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80年代户籍制度

3,09年上海户口新政策

上海户口新政策: 1、结婚时间不限的可以办理的情况: (1)配偶一方是高级职称; (2)配偶一方是博士; (3)配偶一方是获省部级奖项者; (4)上海户口方是中级职称3年以上者; (5)上海户口方是本科有学位,专业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者,并单位是高新企业; (6)上海户口方单位是集成电路企业者,而上海户口方是技术岗位的,并单位是高新企业; (7)上海户口方是硕士,在沪工作3年以上者。 2、结婚满3年可以办理的情况: (1)上海户口方有中级职称但不满3年; (2)上海户口方是硕士,毕业3年; 3、结婚满5年可以办理的情况: 上海户口方高中以上学历,外地户口方中专以上学历 . 你看看上面的上海户口新政策是否有符合您母亲情况的,才可以办理申请上海户口

09年上海户口新政策

4,上海落户优惠政策

对于此次改革的目的,方案明确指出“基于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以及上海所面临的人才不足和各地人才竞争形势,对上海居住证转户籍人口提出一个基本的政策设计框架”。这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第四次户籍松动,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吸引人才,或许为众多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人士及外地人才打开入沪之门。由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人才,而解决这些人才的户籍问题也成为上海相关部门的考量事项。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此次的户籍新政规定了四条原则,具体包括:1.不调控急需人才;2.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3.重视教育背景,同时更要重视能力业绩;4.强化准入,明晰预期。对于第一条原则,方案给予了详细的解释,“不调控急需人才;不调控急需劳动力流入;调控传统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流入,不调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力流入。”对于第二条原则,指出“要着重引进创业投资型人才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必须的职业技能人才”。这显然符合上海目前着力打造的两大产业的人才需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显示,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金融等诸多领域都属于上海紧缺的人才。第三条则强调,除了重视教育背景之外,在引进人才要强调能用、有用,要更加注重工作资历和实践能力。”“比如一个造船焊接工,尽管教育背景可能不太好,只有初中水平,但如果是十分紧缺的话,并且符合条件就应该可以考虑入沪上海。。至于第四条原则,方案明晰了预期会让大-众对居住证转户籍标准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可起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而根据上述四点原则,方案具体规定了入沪上海需要的两大条件: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条件包括:主要反映人才的道德品行、政治、文化素质与基本从业状况,是一个底线性条件。凡要申请转为上海户籍的人才,必须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必须没有犯罪记录,必须达到大专以上文化学历水平,并且必须在上海正规就业。知识能力条件则包括:知识能力可从多方面予以体现,从可量化的要求出发,主要设置教育程度、在沪就业岗位、职业资历、在沪工作年份、收入水平、特殊成就、创业投资活动等七个具体条件。其中教育程度反映文化学历水平,其他各项主要反映能力水平。通过各个具体条件的评价,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综合评价。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水准,才能具备申请的资格。

5,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户口迁移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社会管理体制问题。如果不从背后的这些制度逐个改起,却希望通过户口管理制度改革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一定要水到渠成。城乡两种户籍制度,它最终正像90年代初粮票的消亡一样,城乡两种户籍制度最后不是被取消的,是在一些条件具备以后消亡的,在这方面两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们可以在全国率先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而这个改革的核心,一方面,如何使城市的福利体制货币化。另一方面,如何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
您好,详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各地政策有待完善。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6,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以上海为例

  上海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 “居住证转户籍”细则昨日公布 试行三年期间预计不会控制落户总量———  继今年2月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后,上海市昨日(17日)公布了该试行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从申办条件、激励条件、申请的提出、申请材料、办理流程、迁入户口、家属随迁、轮候及其他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首批符合条件的最多3000名“沪漂”从昨日起可以申请上海户籍,预计两个月后有望出现第一批“居住证转户籍”的人员。  昨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上海居住证持有人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受理工作进入操作阶段,这也意味着上海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不过,不少网民认为,居住证转户籍的门槛过高,此次能够真正落户的人数应该非常有限。  ■申办条件:  持居住证累计满7年  在外界普遍关注的申办条件上,细则对《试行办法》作了进一步细化:《试行办法》规定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实施细则明确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累计满7年”;对于《试行办法》中规定的“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明确是指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正常缴费累计满7年;此外,对于《试行办法》中关于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规定,也进行了细化。  ■激励条件:  连续3年纳税百万以上  而在激励条件上,细则也作了进一步细化。例如,细则明确了对远郊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才积聚的鼓励和引导,规定在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年。对于纳税额及聘用员工达到一定标准的规定,《实施细则》明确,是指创业人才在上海市投资创办的企业,连续三年纳税在100万元及以上,或者最近连续3年平均每年聘用上海员工100人及以上的创业人才,可以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还表示,对于没有“职称”概念的外企和私企员工,可通过薪酬或纳税来替代职称条件,最近连续3年在上海缴纳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以上或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管理技能平均收入水平的,可以不受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在农民工是否也能落户的问题上,毛大立表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提出申请,尤其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先进制造业中骨干企业的蓝领工人,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农民工。  ■阳光操作:  审核通过名单将在网上公示  在昨日实施细则公布前,不少上海居住证持有者普遍担心“依次轮候”能否公开透明,他们担心在转户籍的过程中会出现“走后门”、“插队”等问题。此前,一些居住证持有者还在网上公开呼吁通过公示让居住证转户籍能阳光操作,并做到真正的公平、公开。  昨日上海市公布的《实施细则》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称,为体现申办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申办的透明度,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审核通过的人员信息在政务网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的,出具《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办理本市常住户口通知书》及相关证明。  ■适用人群:  3000人符合申办条件  在实施细则公布后,究竟会有多少居住证持有者能够转为上海户口,转户籍是否会实行总量控制?这也是备受上海居住证持有者关心的问题。  昨日,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叶明忠表示,自2002年6月上海试行居住证制度以来,至今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已达27万人左右,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且至今有效的约有3000人。叶明忠称,此次居住证转户籍试行办法将试行3年,2002年至2004年办理居住证且符合转办申报条件的,在试行的3年内预计不会受到总量的限制。3年后符合申报条件者人数可能会增加,届时或综合各种因素做一些总量控制的要求。  但不少在上海工作的外地白领在本地网站新民网的一项“居住证转户籍新政出台,你怎么看”的调查中留言认为居住证转户籍的门槛太高,难以达到多项要求。  ■回应质疑:  新政不为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针对“上海户籍政策调整是否为了弥补上海社保基金缺口”的疑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表示,上海户籍人口基数很大,人才引进所增加的这些人员,其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数非常有限,而他们落户后也要享受各项社保待遇,不存在“弥补社保基金缺口”问题。  不同人群持证及参保年限条件  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5年\&远郊教育、卫生等岗位工作者\&3年\&年均纳税百万者\&平均每年聘用本市员工100人及以上  新闻背景  上海户籍管理变革轨迹  ■1958年到1988年,由于大量城市人口出生,上海收紧了对外来人员的户籍开放度。户籍开始“指标控制”,每年新增指标不到一万人,主要给予急需引进的人才、归国华侨、大学毕业生等。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城市人口进入负增长,城市对人才需求量增加,户籍指标与企业的投资规模、所在行业等开始关联。  ■1994年上海试行外来常住人口的蓝印户口政策;1998年蓝印户口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地购房者放开;2002年停止受理申办“蓝印户口”。  ■2002年6月起,上海在引进人才中试行居住证制度,2004年又在来沪人员中扩大施行。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规定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符合《试行办法》申办条件的都进入排队系统,依次轮候办理落户。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9-06/18/content_11559347.htm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八十  八十年代  上海市八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