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一句,鱼凫是蚕丛的孙辈,是古蜀国的第三代王,其主要功绩是教民捕鱼。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王本纪》载,他是暗写朝中的险恶,尔虞我诈,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高处不胜寒,”唐·李白《蜀道难》中说。
《蜀道难》[呲牙]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首《蜀道难》堪称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也有蜀犬吠日的艰险。
成语“蜀犬吠日”,是说那里的狗整天看不到太阳,有一天大山里云开雾散,终于见到太阳了☀,很好奇很兴奋,就汪汪地叫起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也说的是蜀道之难!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今陈仓区)。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中,魏国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邓艾采用迂回战略,在钟会与蜀军相持于剑阁的同时,亲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遇水架桥,很快到达蜀国腹地江油,从背后袭击蜀军,刘禅失去剑阁屏障,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只好投降魏军,蜀国灭亡了,从此就过上了辗转流亡的日子,但不得不违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李白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道只是写自然之险吗?不!他是暗写朝中的险恶,尔虞我诈,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高处不胜寒!李白受命写了清平调三首,夸赞杨贵妃,却召来诽谤。
其二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研墨,高力士焉能不怀恨在心?高力士背后参了一本,说赵飞燕名声不好,李白这样写杨贵妃,就是很轻蔑无理!唐明皇耳朵一软就相信了,于是不久就把李白“赐金还山”了,真是怕啥来啥,“高”处不胜寒啊!其实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又何必吹毛求疵呢?请看蜀道多么险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四川为什么简称蜀?“蜀”字中的“虫”是什么动物?
四川简称“蜀”,源自四川盆地内的第一个政权――古蜀国,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王本纪》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唐·李白《蜀道难》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以蚕桑兴族,建立蜀国。
鱼凫主要的功绩是“教民捕鱼”,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按史家考证,这个蚕丛氏部落是氐族的一支,世代居住在岷山一带,他们因地制宜,在山崖上凿起窑洞似的“石室”来居住。据章樵注《蜀都赋》引《蜀王本纪》说:“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后来,他听说成都平原地势开阔,沃野千里,于是就率领他的部族从岷山向成都平原迁徙,一路风餐露宿到了广汉三星堆一带。
可能当时三星堆一带已有部落聚居,但势力都不够强大,自然很快就被蚕丛氏吞并或同化了,大约在西周末与东周初,蜀中蚕丛(前800一前730年),以蚕桑兴邦,建立了蜀国,使这个以牧为生的游牧民族——羌族的大部分人定居下来,跨入了农耕时代。从此蜀国以丝绸之邦而光耀于中国的史册之中,《华阳国志-蜀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从史料对蚕丛氏的记载,我们可以提取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蚕丛氏的显著形象是“纵目”;二是蚕丛氏起初居住在石室内;三是蚕丛氏善于养蚕,以蚕桑兴族,从而建国,“纵目”是蚕丛的形象特征。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三星堆青铜纵目人面像的眼球向前凸出于眼眶十几厘米,有些人面的鼻梁上还铸有一条龙,这就是古蜀国第一代王蚕丛的象征。
文章TAG:蜀道 难中 锦城 四川 蜀道难中锦城是哪里四川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