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麦的种植方法

1、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一般选择一代小麦作为种子,这样到第二年小麦的亩产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2、小麦选择好以后,在播种前要拌种,意思就是给小麦拌药以防小麦被虫害吃掉。如图,在拌种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拌种时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响播种时下种不顺,影响每亩的种子用量,二是要拌匀,要让每一粒小麦都要拌上农药,以免被虫吃掉,三是在拌种结束后小麦要晾晒一下。3、在播种前地要耕两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里的大节杆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这样土地更松软。4、在播种时土地的水份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小麦的发芽。在播种时注意:小麦放进料斗时一定要两边都有,以防在播种期间短腿现象,就是有的腿里有小麦,有的没有小麦,瞎了。要调整每亩小麦播种多少,一般一代小麦种每亩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点,可以是25-30斤。在播种过程中最好看一下每个腿里是不是都有小麦。根据每亩的小麦播种量,可以适当控制播种机器的速度。如果水份适合的话小麦一般在七天之后就可以看到出芽了。小麦等到冬季时大约在每年下大雪时要追肥一次,在开春的时候要进行虫害管理两次。这样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优质的小麦了。

小麦的种植方法

2,如何种小麦

一、小麦的需肥特点 要给小麦科学施肥,首先就应该了解小麦的需肥特点,只有“投其所好”、“按需施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资料介绍,每生产100公斤小麦子粒,需要吸收纯氮2.8—3.2公斤、纯磷1—1.5公斤、纯钾2—4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4∶1或3∶1∶3。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调查结果,小麦出苗到拔节需要氮、磷、钾分别为40%、20%、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磷、钾分别为48%、67%、65%,子粒形成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 二、底肥施用量的确定 比较简单、实用的施肥方法是按“土壤归还学说”的原理,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配方施肥”。 此方法是笔者自1996年以来一直推荐的,广大农民明友实际应用的效果良好。一般设定小麦的产量指标为500公斤/亩,需要纯氮15公斤、纯磷7.5公斤、纯钾15公斤,因土壤中的养分残留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可以相互抵消,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施肥量应折合尿素(N≥46%)32.6公斤、磷酸二铵(P2O5≥46%、N≥18%)16.3公斤、氯化钾25公斤(K2O≥60%)。当然,施用化肥配合禽畜粪等优质有机肥的效果更好,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小,本文不再着重说明。 但是,考虑到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偏低,一般适当增加30%—50%施用(针对上述的施肥量,下同);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一般全部底施;而氮肥的移动性大,一般分期使用为好;由于小麦苗期需要一定的氮素营养,且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的秸秆氨化腐烂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所以要适当施用一定的尿素(底肥施用磷酸二铵可以同时提供一定的纯氮养分)。 综合以上因素,小麦一般每亩底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20—30公斤(盐碱地改用K2O≥45%的硫酸钾),合计总有效养分含量30公斤左右。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一句:该施肥方法不仅利于小麦的高产高效,且可“一肥两用”,下茬玉米可在用5—10公斤磷酸二铵做种肥、25—30公斤尿素做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丰收。 三、小麦对微肥的需求 在微肥方面,小麦对锰、铜高度敏感,适当增施利于产量的提高;小麦虽然对锌、钼不敏感,但由于长期的大量使用磷肥,往往容易诱发缺锌、缺钼症状的发生。所以,有条件的,一般每亩底肥施硫酸锌、硫酸钙各2公斤和硫酸铜1公斤为好(可间隔1—2年施用1次)。钼肥的需用量很低,叶面喷施即可,产出投入比较为显著。

如何种小麦

3,怎样种植小麦才高产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高产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除了好的种植方式以外,选一个好的小麦品种也非常重要。三抗1号小麦就不错,矮杆抗倒伏能力强,产量也很好。
(1)改碱压盐耕作。其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围埝乎整土地。二是排灌配套,灌溉压碱。灌溉是洗盐、压盐、肥地的重要措施,但灌溉要挖好排水沟,做到有灌有排,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三是放淤压碱。就是把含泥沙较多的河水通过水渠引入到田间,并用减缓水流的办法使泥沙沉降下来,淤地改碱。这种方法改碱效果好、速度快、投资少。四是种植绿肥,培肥地力。盐碱地土壤肥力较差,种植绿肥是改造旱薄碱地、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五是增施有机肥,重施氮磷化肥。有机肥料肥效长,有机质丰富,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提高地温。施肥最好结合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壤通气性,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状况。 (2)在采取改碱压盐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保苗播种技术,其主要措施: 一是选用耐盐品种。不同品种耐盐力差异很大,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较不耐盐碱品种明显增产。 二是适时早播,增育壮苗。因盐碱地较“凉”,小麦出苗及生长慢。因此盐碱地小麦应适期早播,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冬前有效积温,达到苗齐、苗壮。 三是扩大行距,冲沟播种。冲沟播种可将盐翻到沟背,利用盐往高处爬的特点,使盐分集中在垄背,沟底形成含盐量相对低的土层,然后浅播、浅盖,起到躲盐、防旱、借墒、集中施肥等综合作用。 (3)强化麦田管理:根据“盐随水去、盐随水来”的水盐运动规律,采取综合农艺措施,保全苗、促壮苗,提高小麦耐盐能力。

怎样种植小麦才高产

4,怎样种好小麦

麦种植技术  一、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  近几年,本地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今年秋种,各地应在选好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实行区域化种植。  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肥料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粮价偏低影响,农民对麦田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今年夏、秋两季雨水充足,秋季农作物收成好,地力差。因此,今年秋种要增加肥料投入,特别要增施有机肥。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2500—3000公斤。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补中微,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硫、硅、钙、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一般亩施碳铵80—90公斤、过磷配钙50公斤、氯化钾17—20公斤、微肥0.5—1.5公斤。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全部底施,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中产田要稳氮、增磷,适当施钾,氮磷配比为1:0.75。一般亩施碳铵60—8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微肥0.5—1公斤。氮肥60—70%作基肥,其余追施。低产田要增氮增磷,氮磷比例为1:1。亩施碳铵50—6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  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机耕机耙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我地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今年秋种,各地要充分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扩大深耕面积。秋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机械耕翻,蓄水保墒。要按规格作畦,畦的大小要根据水浇条件、地力和耙播机具灵活确定,一般大畦3米,中畦2米左右,小畦1.5米左右。同时,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解决好其他作物与小麦争地的矛盾,稳定小麦种植面积。  2、把好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播全苗。墒情、播期、播量是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把好播种质量关。一要足墒播种。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二要适期播种。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的主要因素。播种适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14℃,冬前壮苗积温要求570—650℃。我市小麦适播期一般在9月下旬末—10月上旬。近几年,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小麦主栽品种的改变,小麦适宜播种期应较以前推迟5—7天。三要适量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四要精 细播种。无机播条件采用耧播或开沟播种的都要尽量浅播,均匀下种。  3、搞好播前种子处理。播前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为害,确保 苗全、齐、匀、壮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市纹枯病发生普遍,并常与全蚀病、根腐病混合 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播种前可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乳油50 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 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或用50%辛硫磷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堆闷2—3小 时播种。  4、积极试验示范小麦垄作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施足基肥、深耕耙透、精细整地的基 础上,按垄距60—80cm、垄宽30—40cm、垄高15—20cm要求起垄,把小麦种在垄上,每垄上 播2—3行小麦,小行距15—20cm,播量同畦播。这种栽培方式具有节水、省肥、抑病、抗 倒、改善品质、增产增效等优点,一般增产10%以上,并便于田间管理和麦田套种作业,有利 于套种作物幼苗健壮生长。  秋种结束后,各地要及早进行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确保苗全、齐、匀、壮。

5,小麦的栽培技术

小麦繁育与种植小麦的管理大致分为四块:一、播前准备;二、冬前管理;三、春季管理;四、后期管理一、播前准备1、肥料依据是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结合豫北和浚县土壤情况K不用在撒施(06年我做了此类课题,由于一直秸秆还田,K肥充足)底肥需(18N:46P)二铵50斤,追肥(46%)尿素50斤。2、种子处理辛硫磷+多菌灵或小麦种衣剂拌种,用量根据产品的说明来用。如用机械拌种,用辛硫磷+多菌灵效果最好、成本低,杀虫及防病理想。由于合作社没有机械,只用小麦种衣剂,全部人工来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人工完成必须注意种衣剂与水的比例与现场监督搅拌均匀,播种前一星期来做这个工作,要晾晒不能暴晒,种子充分吸收这些农药,种子干燥即可。3、深耕整地整地要求:①深耕深度15~30厘米;②土地平坦;③上虚下实。注意事项:土壤板结或者由于地面过车太多,地面坚硬如石,需先深翻,然后旋耕,耙出来的地同样可以达到整地要求;如果土地深翻后晾晒时间过长表面出现白色大硬块,旋耕下,耙出来的地块依然漂亮。旋耕适合沙性土壤或者抢播种。4、播种播种期是寒露到霜降前。有一句谚语:“寒露播种最及时”。抢墒播种的话可以提前三四天。由于在浚县前年前期流转老百姓土地有的就深耕过早,墒情不好,抢墒播种。去年就很顺利从寒露开始播种霜降前播种完。播种前一定调试机械,不然在地里太耽误时间。二、冬前管理从播种到起身期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年前(从出苗到越冬)和年后(返青期到起身期)。1、冬灌水 日平均气温稳定3~4度,达到夜冻日消。墒情好或者苗弱不适合浇冬灌水。由于所在合作社浇水是大满灌需提前浇水,从11月份中旬开始浇水,半个月后正好浇完,这时正是开始夜冻日消的时间。如果地里有蚜虫必须浇冬灌水,这个情况比较特殊,前期温度异常高去年11月上旬发现麦苗根部有蚜虫发生,经过虫情调查50点有10点就发生蚜虫,采取的是五点取样法,二百亩地为一单位,打药不理想都在土壤表层根部,只好浇冬灌水。2、苗情调查分蘖有两个高峰期:年前11月底至12月中下旬是分蘖盛期和2月底三月初。如果年前或年后调查一次即可,主要指导来年的水肥管理。采取五点取样,二百亩地为一单位,一米双行调查主茎的叶片数、分蘖头数,根系数(在这点里随机拿10个麦苗查根系数)。鹤壁小麦返青期2月15号,春节过后我做的调查,在这个返青期前两天开始调查,两个人用了四天。水肥适合时期:壮苗拔节期、弱苗返青期,旺苗拔节期后。3、病虫害防治 从返青期到起身期是防治病虫最好的时机,今年特殊,天气干燥,经过调查病虫害结合农业局病虫情测报决定不打农药。除草剂采用机械喷洒,从起身期开始2月25号开始打除草剂,3月20前必须结束。选用都是复配的除草剂,这样除草范围广。除草剂需注意事项:小麦拔节后是不能打除草剂,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三、春季管理从返青起身期到抽雄这一阶段。1、水肥管理 按苗情标准执行浇水施肥时期,弱苗返青期,壮苗拔节期,旺苗拔节期后。由于合作社水利设施落后,土地面积大,不能按理论指导实践,从三月初开始浇水施肥,三月底结束。尿素一次全部撒施,亩用量50斤。2、群体调查 三月底四月初在原有的点上继续调查看群体有多大,调查内容同上(苗情五点取样)3、病虫害防治 四月初打药有麦苗都已经拔节,全部人力背壶打药,现场要监督,杀虫剂氯氰菊酯、乐果和杀菌剂叶面肥掺着打,粉剂和乳油搭配不会发生反应,农药只要酸碱性一样就可以掺着。主要防治蚜虫和粘虫。叶面肥最佳时期是后期5月后半月,考虑到费工只有掺到农药里。四、后期管理从抽雄开花到成熟这一阶段。1、水肥 5月份需要及时浇水,合作社拥有的土地正在修路,以修路为主,种地为辅,墒情差,5月中下旬老天下场及时雨,下透了,不用在浇地了。麦黄水必须在收获前15天浇完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墒情的土地不需要浇否则会贪青。2、去杂 去杂工作分两次:①抽雄开花期②灌浆期。过高过低明显与群体不一样一定要拔掉,不能留在地里把它带到地边。去杂需考虑人工问题。本合作社有长工不需要考虑这块只是需要交待如何去杂,经常种地的老百姓都懂得这些东西。3、收获 籽粒形成分三个期:①乳熟期 籽粒有很多水分和糖分未转化成淀粉,籽粒一掐有股白色水;②蜡熟期 此期灌浆停止,小麦最适宜收获时间时期是蜡黄末期期,籽粒颜色呈坚硬,手捏不能成片状,九层熟十层收,此时收获产量最高;③完熟期 现在都是机械收割,老百姓懒得晒粮食,麦穗头耷拉,成弯曲状。机械此时期开始收获,十层熟九层收。4、测产 在原有的点上继续调查,这时需要调查内容是麦穗数,从中随机选出10个麦穗 ,然后乘以小麦品种的千粒重,以此算产量。

6,小麦怎么种植

(一)整地1、土地平整。2、土层深厚。3、结构良好。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深——适当加深耕作层;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碎——土渣细小;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三)施肥1、小麦施肥特性(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4)施肥方法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追肥:追肥占40%。(5)种植密度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A、播期。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2、栽培特点(1)要苗齐、苗壮。(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3)达到壮苗越冬。(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措施(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2、田间管理:1追肥。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2清沟排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3预防倒伏。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长江中下游小麦在4月中旬前后抽穗,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2、管理措施。(1)合理排灌。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a、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b、病害:一是赤霉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锈病的防治。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
耕作与整地: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小麦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措施。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祝。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最大可达4℃,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在良好的水,热、气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高产技术 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抗旱增产 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采用镇压,减少水分蒸发。在小麦单棱期进行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提高植株的吸水能力,破坏地表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文章TAG:小麦  种植  种植技术  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