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月二为什么吃焖子

卫嘴子 二月二 吃焖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度,阳光哺育万物生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耕作与收获,国人自古就对太阳充满了崇拜。 清代,北京等地的百姓用白米面加糖制成太阳鸡糕,在二月初一这天祭祀太阳,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中说,相传二月初一是太阳真君生辰,人们要向太阳焚香叩拜,供奉糕干样子的夹糖糕,糕面上有小鸡的图案,称作太阳糕。如此,我们也不难搞懂“太阳鸡糕”名字的缘由了。在古人的思想中,鸡是象征阳气和生命力的神鸟,所以在太阳糕上印上鸡的形象当是人们珍重阳光、热爱生命的心理使然。直至20世纪30年代,京津市面上还有卖太阳糕的摊贩,以后逐渐消失。 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在这“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人吃煎焖子、烙饼、炒鸡蛋和豆芽菜。煎焖子俗称煎龙鳞,寓煎除害虫;烙出的饼叫龙鳞饼,有保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钱龙”。 白色的焖子要切成扁块,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焖子两面都被煎成金黄,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丰收年景。天津焖子也属于凉粉类食品,但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好后趁热浇上麻酱、蒜泥、醋、酱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绵长。早春时节冷热不定,热食属阴的焖子,平衡兼顾,大有创意。

二月二为什么吃焖子

2,一些常见西式糕点的做法

1.黄油、果酱小点心 原料配方 富强粉5.2公斤 黄油2.5公斤 糖2.5公斤 鸡蛋2.3公斤 水1.3公斤 香草水少量 果酱适量 工艺流程 打料→和面→挤制→烘烤 制作方法 (1)打料:将糖和油放在搅拌机里打起,然后把鸡蛋陆续放入打泡后,加上1.3公斤水。 (2)和面:将面放在案子上摊开,成盆形,把打好的料倒入面中和匀。 (3)挤制:用布袋装上花嘴子,挤梅花等形状。果酱小点尽面上中心挤果酱小点。 (4)烘烤:用炉温240℃左右烘烤。 质量标准 规格:按各品种块形要求大小整齐一致,花纹清楚不摊,不凹底,不沾边。 色泽:按品种要求,挤花底要麦黄色,面微黄色,黄油小点心底要微黄色,面要乳白色。火色一致,不糊底糊边。 口味:纯正、松酥、不艮。 组织:起发蜂窝均匀无油洞。 卫生:无油泥、无杂质,底无糊渣。 2.黑白脸 两圆片加馅,面上一半粘巧克力糖或可可丰糖。形状不巧玲珑,外表美观大方。 原料配方 绵白糖0.5公斤 黄油0.5公斤 鸡蛋0.5公斤 富强粉0.75公斤 巧克力糖0.2公斤 果酱0.3公斤 工艺流程 打料→挤制→烘烤→夹馅→沾糖 制作方法 (1)打料:先将糖和油倒入机器里进行搅拌,然后陆续放入鸡蛋,打泡后,加面拌匀。 (2)烘烤:用250℃左右炉温烘烤。 (3)夹馅:把经冷却以后的成品一片底部抹上一层果酱,再将另一片沾合。 (4)沾糖:将巧克力糖溶化后,把粘合的成品半部沾巧克力糖。 质量标准 规格:块形整齐,大小一致。 色泽:面上一半糖光亮,一半呈浅可可色。 口味:纯正,松酥不艮。 二、蛋糕类 是西点中块形较大的一类产品。它具有组织松软、香甜适口、装饰美观等特点。在其配料中鸡蛋、黄油含量高,因而营养丰富。 蛋糕类分软蛋糕、硬蛋糕两种。 软蛋糕的特点是蛋糕配料中无油,如青蛋糕、花蛋糕。 硬蛋糕的特点是蛋糕配料中有油和一些其它辅料,如水果蛋糕、太阳糕。 1.青蛋糕 原料配方 鸡蛋2公斤 砂糖1公斤 富强粉1公斤 香精少量 工艺流程 打料→成型→烘烤 制作方法 (1)打料:先把鸡蛋和糖放入搅拌机内,用机器搅拌打泡之后,加面拌匀。 (2)成型:逐量放入经油擦试的铁模子里。 (3)烘烤:用220℃的炉温烘烤。 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锅内不得有油的杂质,以免使产品有不起发现象。 (2)打鸡蛋和糖要适时,时间短影响规格质量,过长容易发泄。 (3)所用的面粉要过筛,防止出现面疙瘩。 (4)用手拌面时,要从底向上搅拌,拌匀即止,不得乱搅,时间不宜过长。 质量标准 规格:棱角清楚整齐,面上有小开花(四块500克)。 色泽:淡黄色,不生不糊,火色一致。 口味:纯正蛋香味,无其它异味。 组织:蜂窝均匀,无糖、面疙瘩。 卫生:底要干净,无油泥和糊蛋糊渣,内部无杂质。 2.花蛋糕 样品美观大方,有圆形、方形。产品重量上至几公斤下至250克和50克不等。 原料配方 坯子:砂糖20公斤 鸡蛋40公斤 富强粉20公斤 搅油:黄油22公斤 砂糖22公斤 水11公斤 辅料:果酱1公斤 可可粉50克 白兰地酒600克 香草粉50克 工艺流程 打坯→烘烤→制型→打油→成型 制作方法 (1)打坯:将糖和鸡蛋放入搅拌机打泡,而后加面拌匀,约3公斤左右料放入铁盘里用刀子抹平。 (2)烘烤:用150℃炉温烘烤。 (3)制型:出炉冷却后,用刀子切成大小标准型,从中间片开,成双层,中间夹黄油。 (4)打油:先把糖和水煮沸4~5分钟,稍有稠状冷却。打黄油时,先把黄油放入搅拌机里搅拌,然后陆续分次放糖水,加白兰地酒和香草粉,搅匀,色泽变白,成稠状即可。 (5)成型:将成型的蛋糕坯子,面上和周围洒上一层黄油,面上可以挤各种各样。将制作成型的产品装入纸盒子里,置冰箱存放。 质量标准 规格:形状要圆,分量要准确。 色泽:乳白色。 口味:纯正,松软香甜。 卫生:无杂质。 3.水果蛋糕 原料配方 富强粉1.5公斤 黄油1.1公斤 白糖1.1公斤 鸡蛋1.1公斤 香草粉、白兰地酒少许 辅料:瓜条、葡萄干、果脯、桃仁、桔饼 工艺流程 打料→成型→烘烤→装箱 制作方法 (1)打料:先把油和糖放入搅拌机内搅拌溶化之后,陆续并分次放鸡蛋,直到搅拌均匀成稠状为止。然后加面、果料拌匀。 (2)成型:分别把等量的料270克灌入铺上纸的铁模子内,面上撒果仁。 (3)烘烤:用炉温150℃烘烤40分钟即可。 (4)装箱:出炉后,将一空盘扣在装满铁模子的盘上面,然后倒翻铁模子底朝上,再一个个拿出,冷却后便可装箱。 质量标准 规格:棱角清楚,起发丰满,整齐一致,面上有小开花,衬纸要正。 色泽:底面棕黄色,火色均匀一致。 口味:纯正、无油腻味和其它异味。 组织:蜂窝、果料均匀,无油洞。 卫生:底无油泥,无果壳及其它杂质。 三、起酥类 产品的主要原料是面和油。产品式样美观大方。种类很多,如冰花酥、奶卷如意酥、小包袄、糖粉花酥等。 冰花酥 原料配方 富强粉6.25公斤 黄油5公斤 鸡蛋500克 食盐75克 水3公斤 工艺流程 和面→和油→包酥→制型→烘烤 制作方法 (1)和面:将1.25公斤面提取出合酥,再从油里提1公斤放皮面里可制得皮,皮里放入25克盐,3公斤水,500克鸡蛋。 (2)和油:将1.25公斤面放入油内再加余下的盐,一起擦合,擦均即可。 (3)包酥:将和好的面周围擀薄,把和好的酥放在上面,由四边折起将酥包严擀开,先折三,再擀开折四之后,再反复一次便可(三四是指折起面的层数)。做冰花加辅料砂糖250克。 成型:将面擀薄,用椭圆形的模子刻成型,放入有水布的盘里沾上水,再放进砂糖盘里,一面粘糖,然后均匀摆入盘内,烘烤。 四、混酥类 是糖油面、鸡蛋混合制成的多形样品,绵软酥脆、口味香甜。产品表面可以加上其它辅料以增添各种风味,适合口胃。 1.杏仁饼 原料配方 富强粉6.1公斤 白糖2.4公斤 黄油3公斤 鸡蛋2公斤 苏打20克 辅料:杏仁,核仁 工艺流程 和面→制作成型→烘烤 制作方法 (1)和面:在大批生产中可以用机器和面,这里主要介绍用手工操作和面。首先把面摊开,把鸡蛋和糖放入拌匀再加油,拌匀后再和面,和好即可。在和面中注意两点:①放料要按顺序;②和面要快,不宜时间过长,时间长了面容易出现“走油”的现象,影响质量。 (3)制作成型:把面擀开约0.7厘米厚,用圆模子刻成型,面上粘一半杏仁。 2.椰子圈 其配方、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基本与杏仁饼相同。不同之处是: 把面擀开约0.7厘米,用大圆模子刻,用小圆模子刻中间,成型之后面上粘椰子丝。用60℃烘烤。 质量标准 规格:大小一致,整齐。 口味:绵软,松酥,纯正。 色泽:棕黄色。 卫生:无油泥、无杂质、无糊底。 五、气古类 产品很多,形状小,有绵软和艮酥两种。 1.甲子气古(绵软性气古) 产品表实里虚,膨胀起鼓,口味绵软香甜。 原料配方 富强粉500克 黄油200克 水625克 鸡蛋1公斤 工艺流程 打料→成型→烘烤→再加工成型 制作方法 (1)打料:制作中先把水和油烧开,接着下面搅拌,然后与火隔开,不需继续加温,陆续放鸡蛋成浆糊状即可。 (2)成型:用锥形布袋装上圆嘴挤制小长条。 (3)烘烤:用炉温280℃左右。产品呈金黄色,表面有裂纹,烤出后体积膨胀3倍。 (4)再加工成型:将已成型的产品用刀子在上面切一小口,挤满打好的蛋白,表面筛糖粉,便可装箱。 质量标准 规格:大小均匀,表面带裂纹。 色泽:桔黄色、不生、不糊。 口味:绵软香甜。 组织:内部空膛。 卫生:无油泥,内部无充质。 2.砂糖气古(艮酥性气古) 口味酥脆,形状有底帽之分,垅高,但中间没有空隙,形状有腰形、圆形、长条形等。 原料配方 鸡蛋500克 富强粉500克 砂糖500克 柠檬香精少量 工艺流程 打料→成型→烘烤 制作方法 (1)打料:先把鸡蛋和砂糖温热搅拌达到40℃左右,而后下面搅拌。 (2)成型:用锥形布袋装上嘴子挤各种形状,然后表面撒满砂糖。 (3)烘烤:挤完后在常温下定皮,再入烤炉。用微火烤,炉温100℃左右。 质量标准 规格:大小均匀,垅高,底帽分明。 色泽:表面乳白色,底部呈金黄色。 口味:酥脆香甜。 组织:内部呈小蜂窝。

一些常见西式糕点的做法

3,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所谓“龙抬头”有个传说:在远古,黄帝打拜蚩尤,有一蛟龙在人间做怪,黄帝为保天下太平,力战蛟龙,将蛟龙打败后,蛟龙带着黄帝冲天而上,那天正好是二月初二,从而行成龙抬头传说。“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由于天气转暖,因对流而形成的积云逐渐增多,降水量自然明显转多。 “龙抬头”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等等都相关的日子,讲究特别的多。既然想龙抬头,就要设法引龙出来。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龙之举,沈榜的《宛署杂诗》写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从大门外到屋中,再到厨房绕水缸一圈撒上石灰,这天不许扫地、做针线活,说是怕伤了龙。撒石灰粉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复苏的虫子在屋内繁殖。为此,要用明火遍照墙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老奶奶一边说着“敲炕谣”一边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在农村,这天早晨,庄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画五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之为“打囤”,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囤圆。要不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呢。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天,理发的地方,会忙得不亦乐乎,皆因人们一个多月没理发了。所有的理发师傅,歇了整整一个月,赶到二月二这天,早早开门,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拥而至,“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酱肉必吃不可。汉族的传统习俗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到了二月二,就把这“龙头”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据《古今北京》载:清代定制,每岁仲亥日,皇帝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皇帝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人民起来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 在北京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曰“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在福建福州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煮咸稀饭,主要是因为古时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难得鸡鸭鱼肉,只能在过春节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购一番,为大年三十和正月备足“粮草”(因为正月期间,许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场上不易买到合适的食品)。储存了将近一个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经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将腐烂变质的时候了,节俭的家庭主妇就在二月二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咸稀饭的习俗就形成了。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节”热闹、规范的缘故。但是,二月二毕竟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等等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27] 采龙气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6]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8] 据说二月二理发会带来一年的好运,加之临沂有正月里不理发的风俗,二月二这天理发的特别多,有句谚语说的好:“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29] 开笔写字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28] 吃糖豆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29] 引田龙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放龙灯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 敲龙头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6] 围粮囤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16] [29] 其它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30]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源于古代龙抬头时节祭龙的习俗。龙抬头时节祭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祭龙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文章TAG:太阳糕太阳  二月  二月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