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中心地为什么中心地范围越大门槛越高

这是地理里面的概念啦。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服务范围越大,它的等级就越高。所需要的服务人数就越多,门槛越高。

什么是中心地为什么中心地范围越大门槛越高

2,中心地的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中心地的中心地的概念

3,什么是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sch)分别于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它国家,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l)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的等级性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什么是中心地理论

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原理是什么

中心地理论 又称“中心地学说”。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 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 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 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 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 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 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 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 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 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 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 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 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 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 的不同。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 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 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 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 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 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 价。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 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 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另外, 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 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 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但区域内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和职能,等级越高, 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职能越复杂, 这一普遍规律是可以作为城镇体系布局原则的,即城镇规模愈大, 吸引的距离愈远,其服务范围也愈广, 规模大的城镇在数量上少于规模小的城镇。

5,用中心地怎么确定行政中心地

摘要 (1)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地的等级性 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 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6 用中心地怎么确定行政中心地 (1)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的等级性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亲?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的话请给个五星激励一下我哟?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我会24小时在线。感谢您使用百度咨询,祝您幸福~

6,中心地理论的详细内容

20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商业,贸易,服务行业等由于集聚效益,开始向城市聚集。因此,对城市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规模等级。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著作《南德的中心地》或《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相似,中心地理论是克里斯泰勒在大量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的,他在德国南部所有的城市和农村进行调研,积累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详细资料。理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尽管对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区位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然这种缺陷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第一,克里斯塔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但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第二,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由于区域的各种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第三,克里斯塔勒把消费者看作为“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但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地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会导致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范围扩大,使中心地系统结构发生变形。第四,克里斯塔勒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而克氏只重视各等级中心设施的出现,对出现的数量不感兴趣。 1,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商品是在中心地生产,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是指中心地具有向周围地区提供中心商品的职能。2,中心性,是指对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在数值上等于中心地供给周围地区中心商品的数量,即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与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C=B1-B2。3,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就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4,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和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决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边界.商品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需求量,也称为需求门槛,是中心地最小限度的空间范围。5,经济距离,是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是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个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7,中心地理论的原理简介

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为的完整知识。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克里斯塔勒还提出以下概念:(l)中心地(Central Place),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的等级性1、中心地主要提供贸易,金融,手工业,行政,文化和精神服务。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有高低等级之分。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是指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例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而低级中心商品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例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提供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例如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珠宝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零售店是低级中心地职能。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2、特点⑴中心地的等级由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级别所决定。⑵中心地的等级决定了中心地的数量,分布和服务范围。⑶中心地的数量和分布与中心地的等级高低成反比,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成正比。⑷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商品和服务,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商品和服务。⑸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形成中心地体系。(2)中心货物与服务(Central Good and Service),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亦可称为中心地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中心货物和服务是分等级的,即分为较高(低)级别的中心地生产的较高(低)级别的中心货物或提供较高(低)级别的服务。在大多数中心地,每一种中心货物或服务一般要由一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承担。例如,一个集镇,往往有二三家杂货店或饮食店。每个担负一种中心地职能的单位,称为一个职能单位(Functional Unit)。可以肯定,中心地的职能单位数量必定大于或等于中心地职能种类的数量,通常总是前者的数量超过后者的数量。除了几家单位共同提供一种中心货物或服务之外,也可能有一家单位提供多种中心货物或服务的场合,从而包括了几个职能单位。这种情况多见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等大型零售商业组织。(3)中心性(Centrality)或“中心度”。一个地点的中心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点对围绕它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简单地说,是中心地所起的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一般认为,城镇的人口规模不能用来测量城镇的中心性,因为城镇大多是多功能的,人口规模是一个城镇在区域中的地位的综合反映。克里斯塔勒用城镇的电话门数作为衡量中心性的主要指标,因为当时电话已广泛使用,电话门数的多少,基本上可以反映城镇作用的大小。(4)服务范围。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货物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服务范围。范围的上限是消费者愿意去一个中心地得到货物或服务的最远距离,超过这一距离他便可能去另一个较近的中心地。以最远距离r为半径,可得到一个圆形的互补区域,它表示中心地的最大腹地。服务范围的下限是保持一项中心地职能经营所必需的腹地的最短距离。以为半径,也可得到一个圆形的互补区域,它表示维持某一级中心地存在所必需的最小腹地, 亦称之为需求门槛距离(Threshold),即最低必需销售距离。服务范围上下限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它们对进一步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①如果门槛距离大于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那么这种货物在该地区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提供。②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和门槛距离相等,那么,经营该种货物正好能得到利润。③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大于门槛距离,那么,该项货物不仅可被提供,而且经营者还可从为居住在两个腹地间的人口服务中得到超额利润。 从以上条件出发,克里斯塔勒推导了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布模式。由于克里斯塔勒关心的是,在农村市场服务中心演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落体系的特征,他又提出了构成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为满足第一个条件,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因为这可以使供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于是,作为第一步,克里斯塔勒假设在理想地表上均匀分布着一系列的B级中心地,它们的最高级别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这样,B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为2r。如将所有的B级中心地联接,则可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但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将不能满足第二个限制因素。因为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因此,对上图必须作一些修改,这就是将所有的圆形市场区重叠起来。重叠后,B级中心地仍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其距离为d。此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圆形的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其理由是消费者应按“最近中心地购物”的假设,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去得到货物或服务。至此,人们讨论了一种货物供应时的情况。实际上,一个中心地能提供多种货物。由于克里斯塔勒采用的是B级中心地最高等级货物最大销售距离的概念,这就意味着B级中心地还提供一系列较低级别的货物或服务。这些货物和服务组成一个连续的、递降的等级序列,自高级向低级,它们的最大销售距离分别为r-1,r-2,r-3…,但是,由于它们的最大销售距离均小于r,因此不能服务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所有地方。随着货物级别的降低,较低级货物市场区的范围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范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一个较低级别的中心地,克里斯塔勒称之为K级中心地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它可以为B级中心地中的较低级货物服务不到的地方的居民服务。K级中心地的位置处于三个B级中心地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即引力中心的位置,因而可与B级中心地展开最有效的竞争。K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边界由它所提供的最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e所决定。与K级中心地产生的过程类似,在某项更低级的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上可产生相应级别的A级和M级中心地。作为一个反过程,则可能出现高于B级中心地的G级中心地,较低一级的中心地的位置总是在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由此形成克里斯塔勒命名为K=3的中心地网络。 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市场区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按照所谓K值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1.市场原则如上所述,克里斯塔勒首先关心的是在农村市场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落体系,因此他首先论述的也是按市场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心地模型。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从而最有利于低一级的中心地与高一级的中心地展开竞争,由此形成K=3的系统。低一级市场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3倍。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要。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了一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了六个三级中心地。这样,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由市场原则形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交通系统,是以高等级中心地为中心,有6条放射状的主干道联接次一级的中心地,又有6条也成放射状的次干道联结再次一等级的中心地。由于此种运输系统联系两个高一等级中心地的道路不通过次一级中心地,因此,被认为是效率不高的运输系统。2.交通原则克里斯塔勒认识到,早期建立的道路系统对聚落体系的形成有深刻影响,这导致B级中心地不是以初始的、随机的方式分布在理想化的地表上,而是沿着交通线分布。在此情况下,次一级中心地的分布也不可能象K=3的系统那样,居于三个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中间位置以取得最大的竞争效果,而是位于联接两个高一级中心地的道路干线上的中点位置。和K=3的系统比较,在交通原则支配下的六边形网络的方向被改变。高级市场区的边界仍然通过6个次一级中心地,但次级中心地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边界的中点,这样它的腹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属两个较高级中心地的腹地内。而对较高级的中心地来说,除包含一个次级中心地的完整市场区外,还包括6个次级中心地的市场区的一半,即 包括4个次级市场区,由此形成K=4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4,16,64,…次级市场区的数量以4倍的速度递增。与K=3的系统类似,由于高级中心地也起低级中心地的功能,在K=4的系统内,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 3, 12, 48,…依交通原则形成的交通网,因次一级中心地位于联系较高一级中心地的主要道路上,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交通网,而由交通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3.行政原则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统。在K=7的系统中,六边形的规模被扩大,以便使周围6个次级中心地完全处于高级中心地的管辖之下。这样,中心地体系的行政从属关系的界线和供应关系的界线相吻合。根据行政原则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每七个低级中心地有一个高级中心地,任何等级的中心地数目为较高等级的7倍(最高等级除外),即:1,6,42,294,…市场区的等级序列则是:l,7,49,343,…在K=7的系统内,由于其运输系统显示出每位顾客为购买中心性商品或享受服务所需旅行的平均距离较另两个系统都长,因此,行政原则下的运输系统被认为是效率最差的一种。 三原则适合条件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改,克氏进一步分析了三原则的适用范围.。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和市场区域构成的中心地商品供给情况,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交通原则适合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作用大。行政原则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过境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另外,自给性强,与城市分离,相对封闭的偏远山区,行政原则的作用也比较强。此外,克氏还认为,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照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按照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比较合理。以上三个原则共同导致了城市等级体系(Urban Hierachy)的形成。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经济的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更为重要;年轻的国家与新开发的地区,交通线对移民来讲是“先锋性”的工作,交通原则占优势。克里斯塔勒得出结论:在三个原则共同作用下,一个地区或国家,应当形成如下的城市等级体系: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至12个,D级城市42至54个,E级城市118个。

文章TAG:中心地中心  什么  是中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