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三国志11》的【整幅大地图模式】,以及远比前代更多的【可戍守关卡港口】,san11的【守城战】确实不如san10那样更合理,甚至连san12、san13都不如,这是因为【整幅大地图模式】与【可戍守关卡港口】极大地增加了【攻略】时间,为了游戏的平衡,才不得不放弃【守城战】,把【守城战】“萎缩”到了一个比较不合理的状态下。

1、三国志战略版洛阳怎么守?

三国志战略版洛阳怎么守

防守城池需知,调动跟驻守很重要。三国志战略版怎么守城?守城技巧分享图片1进攻方需要1兵撞城看城池多少队列,调动大于驻守也就是说调动百分之80可以加入驻守。进攻方消灭驻守百分80部队可以上拆迁部队不然时间不够!还有需知防守方来的援军,如何减少拆迁部队的损耗增加城池耐久消耗就要狠狠狠的消灭一波城池玩家部队让他征兵,然后排主力拦截支援部队让拆迁部队安心度过5分钟攻城时间,

三国志战略版怎么守城?守城技巧分享图片2防守方需知敌方拆迁是重点如何用城防跟土豪将战法拖时间。又骗进攻方提前投放拆迁队是重点,箭塔排兵布阵序列。箭塔5级以上才有输出能力,顺序为营帐在前(无法行军拆迁营帐,只能铺路拆迁)拒马营帐后面,箭塔拒马后面(箭塔只有两格攻击范围也就是拒马位置可以输出营帐位置无法输出。

2、游戏《三国志11》中,守城战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游戏《三国志11》中,守城战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受限于《三国志11》的【整幅大地图模式】,以及远比前代更多的【可戍守关卡港口】,san11的【守城战】确实不如san10那样更合理,甚至连san12、san13都不如,这是因为【整幅大地图模式】与【可戍守关卡港口】极大地增加了【攻略】时间,为了游戏的平衡,才不得不放弃【守城战】,把【守城战】“萎缩”到了一个比较不合理的状态下,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守城战】,至少有这么几条规律:守方凭借城墙结构能够发挥更大的杀伤力,攻方往往需要付出多于守方的伤亡才能攻克城池;城墙有马面、暗门、堞垛、瓮城等复杂结构,可供守军灵活发挥弓箭、落石、落木的杀伤作用;各地城墙很少按照四方形建设,而会根据当地地势采取不同形状的城墙设计,从而发挥地势的助力;守城战并不仅仅是防守一道城墙,也包含城外堡垒、二道城墙(比较奢侈了)、城内巷战等环节;即便城墙被攻破了,城内守军也并不一定消失,而是会根据具体士气与将领统帅力,进入城内巷战、有序撤离、无序溃散、投诚归降等不同情况;相对的,san11在上述五点上,都表现很差,与san9相仿,不如san10、12、13:san11中只要攻防部队武将统率高,且城内部队数量较少(低于一万),就会出现攻防兵损低于守方的情况,即便是统率不高的武将,攻守双方的兵损也拉不开差距;san11的城墙不如san10、12、13那样复杂,之时单薄的一道城墙,剩下的那些城防结构完全数据化为【耐久度】,只要攻防有足够兵力的部队死磕,即便不上攻城器械,甚至单纯防火,也能把城墙攻破、耐久归零,从而实现破城;在san10、san12、san13中,虽然每次攻城我们看到的只是小地图中该城的一个方向,但也能反映出该地城墙根据地势的微观设计。

在san11中,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城墙,连汉末比较流行的龟型城也根本看不到,一个个都是明朝比较流行的四方城;城外堡垒(阵)不能屯兵,只能在来敌之时前去防守,这就很不三国了,反而有点像春秋时期的风格;二道城墙更是省略了,以至于无法体现出一座大城的应有结构;城内巷战更是没有;城破之后,不管原来还有多少守方士兵,统统清零,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守方士兵在城破以后溃散掉了,但也排除掉了守方士兵因为将领统率高而且退且战的可能,在后面几点上,san10对守城战的设计比san11强多了(见下图),

综上,守城战确实是san11不如san10、san12、san13的地方(san8以前只玩过san2,无法比较),是san11作为一款历史模拟游戏,最不符合历史原貌的地方,也就是最不合理的地方。原因嘛,也是无奈,可能正是san9、san11都只用一张大战略地图所致,无法像san10、12、13那样,把微观作战视角与宏观战略视角分开,这才不得不把守城战中的要素省略掉了。


文章TAG:三国志  洛阳  守城  战略  三国志11洛阳怎么守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