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艾草是每个端午节都要做的事,五月初一就要把新鲜的艾草放在家里的每一个门口,还有屋内的每一个角落,据说这时的艾草可以驱蚊虫、放疾病,保证家人的健康。小时候的葫芦都是自己手工做成,现在见的不多了,市场上多的是,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用起来方便的很。
1、端午节你们家乡都是怎么过的?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据史料记载和民间流传,说法众多不一。有记载端午节为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又传为纪念春秋未期爱国将领伍子胥,更有甚者将节日由来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混淆是非,本人更倾向于第一种答案,故乡位于鄂东南,长江流域,鱼米之乡。家门前有一处湖泊,名“策湖”,策湖属古长江故道,与黄石西塞山隔江相望。
策湖面积近两万亩,水深数米,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孙策在此练兵而得名,记忆里的小时候,家乡有民谣:“五月五,到策湖,看龙舟,过端午”。家乡端午节除赛龙舟,还有家家户户大门上插艾叶、煮鸡蛋、包粽子等习俗,时代在进步,家乡一些传统的节日文化正在慢慢改变和消失,或是已经删繁就简。自背井离乡再归来,再也没有看到(也没有感觉到)小时候过端午节日的喜庆氛围,
2、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说说你那儿怎么过端午节的?
记得上小学时就读过的课文,说的是楚国大夫,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为了纪念诗人,后人们把“端午”这天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老师是用讲故事的形式为我们讲述这段课文的,说后人们为了防止水中动物伤害到屈原的遗体,就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用芦苇叶或蒲叶包的米质食品投入汨罗江中,原意是把水中动物喂饱,使其不能去侵害屈原的遗体,天长日久的传承下来形成了如今祭天,祭水的民间活动,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这天,我们家还在南方,家家的大人们都是包传统的粽子,然后在蒸煮粽子的锅里一起煮一些鸡蛋和咸鸭蛋,一般这一天上学的孩子们书包里都装有煮熟的鸡蛋。后来到了西北,西北的生活应该是北方的习惯,但端午这天也是吃粽子和鸡蛋,这时候我知道了历法日子还有公历农历(阴历阳历)之分。再后来我调回了胶东,与外地不同的是,每到端午这天我们这里都是吃饺子,一直到最近这几年这里也开始吃粽子了,略有区别的是端午这天早上吃粽子,中午炒几个菜,晚上包饺子,剩下的应该都一样吧,
秭归端午节七大独特习俗秭归是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屈原的故乡。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也就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屈原故里的端午独特习俗。1、三过端午屈原故里秭归民间端午习俗神奇而独特,当地民众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过端午节,而每年的五月,当地人要过三次端午节,
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整个五月都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2、躲端阳“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已婚女子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到娘家过端午,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民间称之为“躲端阳”——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而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躲端午”的起源在秭归有另一个版本,原本民间女子出嫁后很难再返娘家,屈原被放逐归乡后,其姊返乡劝慰屈原,“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同乡已婚女子纷纷效仿屈姊回娘家,此后这一习俗也被保留至今,
3、“骚坛”诗会在诗人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这里起于明清时期的农民诗社——“骚坛”延续至今。“骚坛”诗社是一个民间诗歌组织,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办一次诗会,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相聚屈原庙,比文赛诗,他们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
文章TAG:端午节 家乡 湖北 湖北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