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叙事性散文

《一生只做一件事》----池莉 《唤醒生命》 《雪化了是春》

叙事性散文

2,感人的短篇叙事散文

背影 某个黄昏,有云移过蒲梢,留下淡淡的青影。风穿过蓠外的影子,将一些经年的日子一遍遍临摹。合上游在水里的云,闭了眼,许多年前那些曾被怀疑和芜杂的心事,守住一片旧旧的光阴,淹没在睡眠里。偶尔还听见各种细细碎碎的声音。 也许,会有一场雨水轻易拦住一个背影。年轻时。是否不懂得话语的一些技巧性?以为个性的干脆,才是不拖泥带水的方式。当夕光移过半截蒿的柔绿,我低了头,生生吐出,就此别离。尽管我知道,心里有着多么的不舍。 无数的叶,撑开面目全非的黄昏。你在树下,不肯上船离去。蓄满泪的眼睛,满是哀怨酝酿的一场雨水。你,在斑驳的墙沿看我穿行在镜子里,而我,看见镜中的你,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它站在树下,临空冥想,曾经温情的月色和笑靥如何从诗句里走失? 船,定点航行。一江黯然的水涨满黄昏的痕。你木然立在船沿,冷却的背影,等待烛光关上忧伤的门。那刻,风在手心,但是,心在天涯。触及,竟是冰凉的水。一片白苇,失智的追逐黄昏,你看,漫天,都是扯散的句子。 背影。就在风起时,吹到天边。我知道,最远的东西,依然远远。这远,在失色的黄昏,看满绿意的枝,忧伤的倾斜,一节一节,被时间绑住,渐渐老去。 打翻时间,梦境无处逃匿。又一次。该没人看清,这次,是我的背影。 再见。下一分钟,却永不相见。隔着栏杆,你说,某年某月某天,在人流中转身。可否一眼认出?我笑,镜中岁月未老,我只是擦肩。无法言说的轻愁,像闹钟摆动。掉下树梢,轻轻的响声。 明白。一些安静,一些伤感,只在月光铺下的背影里,轻轻迂回。 一个转身的距离。背影,成一个句点。多年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想来,彼此都也该忘却。各自的生活,或者天涯,或者咫尺。冷暖自知。 有时,风在云下走动,亦或,书中读到一株未开花的树。于是,那些让人想起就感动的字眼“久别重逢”就用手轻轻撩拨。它带来很久以前,我们渐渐开始的遗忘。像烟光残照处,一叶来不及赶到的舟,瘦了山边的雏菊。 隔着。不经意间依然会淡淡想起。今天,一个人,在窗前看雨流过,无计的怅然,融如雨中。原来有些事,可以这样不经意的就忘记与失去。聚也好,散也好。那一段风花雪月的忧伤,永不再现。
周自清《背影》的高潮部分~一定很适合

感人的短篇叙事散文

3,关于短篇叙事散文

     回忆总是不经意的来临。我是个抚今追昔,多愁善感的人,所以注定我要在过去的边缘徘徊挣扎。   我向来讨厌动物,素爱猫狗的父亲这便也成了我讨厌的对象。与其一年半载形同陌路人,倒不如搬出去,免得同在屋檐下的尴尬。   因此,在12岁年纪的我便过上了自己的生活。那个生日桌上,父亲送了我一只派克钢笔和一间我蒙昧以求的小木屋。从此,木屋就成了我成长的天堂。   木屋不大,睡的地方靠左侧,隐隐约约显得较为暗淡。墙角有一幅丹青,只是蒙上了许些灰尘,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还有一个小条符,字迹模糊,却依稀辨得:“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字样。起初,给我的感觉是凋零,也就除了这些便是空空如也。挣扎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留了下来,至少不用看谁的脸色。   也许是匆忙了些,急促了些。先前只顾着“欣赏”木屋,却是忽略了眼前这大好景象。   眼花缭乱不敢说,单是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叫我目瞪口呆。对花不甚了解,叫不出个名字,只知道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就是分不清黑和白!这也是父亲常常训斥我的话。先且不要破坏了风景,我提醒自己从沉思中醒过来。刚一漫步,便又让我吃惊不小。芳香四溢不敢说,单是那脚步一挪便牵绊起阵阵清香,让我如痴如醉。寻其根源,除了那些姣妍的花,便是眼前这棵参天古树的杰作。昂起头,正好被雀跃的鸟儿戏弄一番,好容易才擦个干净,倒也不影响我的兴致。远远看上去,还蛮多的,飞来飞去,声音也还算宛转。只是可怜眼前这棵大树了,不但要为它们提供住宿,还要无条件提供娱乐场所,难怪枝叶不够茂盛,看来是发育不良。欣赏过左边的风景,跟着往右过石桥。   石桥成拱形,颇有古代风格。桥的中间有块小石碑,听人说那叫三生石,石碑面上刻着一则上联:“东南西北风佳人居其中。”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则好的下联,只好遗憾的离开,连那潺潺的流水都无心留意。刚穿过青草坪就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一排一排的青蛙蹲在一朵一朵的荷叶上,居然没发出一点声音。我还没预料到,这样的地方还有个小池塘。所谓“水清则无鱼,”我顿觉不解。面前的水分明透彻,却依然看得见那一条条不大的鱼儿,来回的在池间游荡,好不自在。带着疑虑,我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   以后的忙碌生活中,也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一切,甚至与那个小木屋。记得,临别的那天,我还为它取了个特别的名字——秀水楼阁。然后,独自在木屋外的青草坪上躺了一个下午,直到晚霞的夕阳喋血,才依依不舍的上了火车。

关于短篇叙事散文

4,求叙事性散文的范文啊

轻轻叩响老木屋的门环轻轻地轻轻地走近老木屋,轻轻地叩响它的门环,我听它的声音,似乎还回味着古老的歌声。八年了,我终于又回来了。我环视四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房,洁白的墙,青色的瓦,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也许我太守旧,我更喜欢那点缀其中的棕色老木屋。它是我爷爷的爷爷建造的,它就是我的“根”。我热爱江南,我热爱家乡,热爱老木屋。爷爷奶奶早已搬出了老木屋,这里变成了仓库。我推开木门,轻轻地踏着地板,它“吱呀、吱呀”地响,地上堆着爷爷编的草窝窝,而我和弟弟一点儿不怕爷爷,老在爷爷干活时去捣乱,拔拔他的胡子。满天星斗灿烂的夜晚,他搂着我们讲嫦娥奔月、武松打虎的故事……老屋墙上菩萨像至今还没有摘掉,那是妈妈买来的,她对着菩萨拜呀拜,我们拉着她的衣襟学她的样子……屋内的土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爷爷不在这儿烧饭,我们玩儿藏猫儿时都抢着往里钻,那里最安全,可是等爬出来,就满脸满身的黑,这可免不了挨大人们的骂,有时还挨打,但过了一会儿就忘了疼,又钻了进去。如今,土灶上落了一层厚土,可那口大铁锅还坐在上面,和以前一模一样。登上阁楼,那里一片空荡荡,只剩下一把躺椅。我躺在上面,仰头透过天窗看那流云,虽然只能见一星一丝,偶尔看到一只小鸟,却也乐趣无穷,闭上眼睛,享受这无穷的宁静,浑身的细胞全部进入了梦乡。儿时,我喜欢在这里唱歌,好像整个天地都是我的;我还可以钻到爷爷藏书的阁楼的一角,去寻找些古老的气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虽然全然看不懂,却满心欢喜,像是得了名人真传似的,这样往往弄得满身灰土。后来,让爷爷知道了,他便时常拿出一本,讲解给我听。清晨,站在阁楼上,推开窗子,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田埂上挑担的农民便扑入视野。若是在雾色中,那就更神奇莫测了,白雾像天女的飘带,一会儿将房屋树木缠住,一会儿又松开,远处的房屋、高塔处在虚无缥缈之中,只露出一点点尖顶。雾色一会儿浓,一会儿淡,给一片大地笼上含情脉脉的面纱,那面纱下似乎有一张隽秀的姑娘的面庞,使人迫不及待地想掀开她,认识真面目。四周寂静无声,偶尔有鸭子“嘎嘎”地叫着,却一点儿也看不到它。唯一看清楚的是那云层底下的一抹淡红色,过一会儿,太阳露出半个圆脸,慢慢地从飘荡的云雾中升起来,最后才完全跳出白雾,一刹那间,这深红的火球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给云和雾镀上了柔和的橘红色。宁静的大地苏醒了,迎着晨风,浴着朝阳,显得分外妖娆,而晨雾却班师回朝了。这时,往下看,便可见那木屋后的巴掌大的院子了。齐着墙根是一溜“望江南”,紫红色的茎,棱角分明;黄黄的花,像烧熔的黄金。我喜欢“望江南”,不仅在于它的形,更在于它的名。在北京时,爸爸曾拿着“望江南”标本给我看,说看到了它,就可以望江南了。回到家乡,爷爷告诉我,这“望江南”可以医蛇伤,还说我爸爸小时候到院里玩儿被蛇咬了,敷了它好的。 院中的“一支箭”也是顶招人喜爱的,整株草只有一片叶子,基部下延,外形似盾,另外在基部抽出一个穗子,挺直如矛,淡黄色,故又称“矛盾草”。在草丝中,院子四周,有一种叫“独脚仙茅”的植物,孩子们最喜欢它,据说,谁能将它完全连根拨起,谁就能用一只脚跑得飞快。院子是不常有人去的,因为大人们说,从古时候起里边就有个蛇精,身体粗得很,它会常常出来吓唬人的。我倒也不怕,因为我偷偷去过几次,也不曾被蛇撞上,自己觉得里边倒要比别处更有趣──我可以伏在草丛中捉蟋蟀,还可以扣饽饽玩儿“过家家”。这些也都是儿时的趣事了,如今知道这院里有许多种草药,里边自然没有什么“蛇精”了。
《背影》

5,求助叙事性散文故事

  农村的初秋永远那么迷人,不仅因为那黄灿灿的麦头,那一抹由绿边黄的色彩,还有那高挂枝头妖艳如佳人的桃。每当那一屡屡清爽的秋风穿过我的衬衫,我就开始怀念那时临家院中的桃,尽管母亲抱着一大箩筐又大又嫩的桃大老远从乡下给我送过来,吃起来总没小时候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偷到的临家桃子那样甜那样蜜。  忘不了那桃的甜蜜,也忘不了母亲的叮咛和嘱咐。母亲从小就给我们留下的,我们现在一直都很受用,也许,那将是一辈子……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那时候,我老是跟在哥哥的后面,趁着家人不在就跑到临家偷桃,每次,都是被骂的狗血喷头,回到家,还少不了母亲的一番唠叨。就这样,我们哥两个还老是去,从来没有过的矜持,也许是那桃太迷人了。  记得有一次,被我们惹急了的邻居竟然狠下心来砍掉了那棵粗壮的桃数,同是也砍掉了我对秋天的怀念。后来,母亲从街市上买了几株桃树苗,在屋千屋后栽了个遍,没过几年,我们家的桃树也结出了桃子,此后,每逢秋天,在枝头挂满桃子的时候,临家的孩子就在桃树下渴望,每每见到他们,我就想到几年前的我,于是我便把他们都赶了出去,以解我“心头之恨”,这时,妈妈就在一旁训斥我做人不该这么苛刻,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你小的时候人家又不是没给你吃过桃子,你还记得那次你从桃树上摔下来,人家还给你送来了一蓝子的桃子呢。(反正我是不记得了,至于有没有,随妈妈说了算——)妈妈总是这样,从来不跟别人计较,这不,他还摘了一大篮又鲜又嫩的桃子让我给邻居家送过去,……小的时候,我一直搞不懂妈妈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妈妈怕他们?现在,我也长大成人了,才发觉我一生最大的财富竟然就在身边……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住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诀别。  朱自清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史铁生片段:

6,关于短篇叙事散文

1、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年轻过。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样,凝视着四季都没有什么变化的校园,心里猜测着自己将来的多变化的命运,我也曾和你一样,以为,无论任何一种,都会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运要美丽多了。 那时侯的我,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从来不来干涉,就任我一堂课,一堂课的做着梦。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我们年轻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呢。 2、白色山茶花 山茶有开了,那样洁白有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 慢慢的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 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的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 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3、明镜 假如你知道自己这样做并没有错的话,那么,你就继续地做下去。不要理会别人会怎样地讥笑你。 相反的,假如你觉得事情有一点不对劲,那么,任凭周围的人如何纵容,如何引诱,你都要拒绝他们。 因为,在你心里,一直有着一面非常清冽的镜子。时时刻刻地在注视着你。它知道,并且也非常爱惜你的清 纯和正直。 4、岁月 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他们都有一点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面的喜悦,有人却是一面风霜:好象十几年没能和我的朋友们共渡的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他们的脸上。 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他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来改变我们的容貌。 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十几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容易的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  回忆总是不经意的来临。我是个抚今追昔,多愁善感的人,所以注定我要在过去的边缘徘徊挣扎。  我向来讨厌动物,素爱猫狗的父亲这便也成了我讨厌的对象。与其一年半载形同陌路人,倒不如搬出去,免得同在屋檐下的尴尬。  因此,在12岁年纪的我便过上了自己的生活。那个生日桌上,父亲送了我一只派克钢笔和一间我蒙昧以求的小木屋。从此,木屋就成了我成长的天堂。  木屋不大,睡的地方靠左侧,隐隐约约显得较为暗淡。墙角有一幅丹青,只是蒙上了许些灰尘,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还有一个小条符,字迹模糊,却依稀辨得:“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字样。起初,给我的感觉是凋零,也就除了这些便是空空如也。挣扎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留了下来,至少不用看谁的脸色。  也许是匆忙了些,急促了些。先前只顾着“欣赏”木屋,却是忽略了眼前这大好景象。  眼花缭乱不敢说,单是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叫我目瞪口呆。对花不甚了解,叫不出个名字,只知道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就是分不清黑和白!这也是父亲常常训斥我的话。先且不要破坏了风景,我提醒自己从沉思中醒过来。刚一漫步,便又让我吃惊不小。芳香四溢不敢说,单是那脚步一挪便牵绊起阵阵清香,让我如痴如醉。寻其根源,除了那些姣妍的花,便是眼前这棵参天古树的杰作。昂起头,正好被雀跃的鸟儿戏弄一番,好容易才擦个干净,倒也不影响我的兴致。远远看上去,还蛮多的,飞来飞去,声音也还算宛转。只是可怜眼前这棵大树了,不但要为它们提供住宿,还要无条件提供娱乐场所,难怪枝叶不够茂盛,看来是发育不良。欣赏过左边的风景,跟着往右过石桥。  石桥成拱形,颇有古代风格。桥的中间有块小石碑,听人说那叫三生石,石碑面上刻着一则上联:“东南西北风佳人居其中。”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则好的下联,只好遗憾的离开,连那潺潺的流水都无心留意。刚穿过青草坪就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一排一排的青蛙蹲在一朵一朵的荷叶上,居然没发出一点声音。我还没预料到,这样的地方还有个小池塘。所谓“水清则无鱼,”我顿觉不解。面前的水分明透彻,却依然看得见那一条条不大的鱼儿,来回的在池间游荡,好不自在。带着疑虑,我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  以后的忙碌生活中,也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一切,甚至与那个小木屋。记得,临别的那天,我还为它取了个特别的名字——秀水楼阁。然后,独自在木屋外的青草坪上躺了一个下午,直到晚霞的夕阳喋血,才依依不舍的上了火车。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忽然变得乌云密布。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幸运啊!”我暗自庆幸着。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要从单位到车站,就能把妈妈淋成“落汤鸡”了。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这雨停不了。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我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 22 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车子走走停停。我原来就有晕车的老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我赶紧下车,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忽然,我看见我要换乘的 27 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我不由握紧拳头,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阴冷的风打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赶紧迎了过去。“你怎么来了?等很久了吧?”妈妈笑着说。“没有,就一会儿。咱们赶紧回家吧。”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文章TAG:叙事散文  叙事性散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