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宋孝宗主导的北伐失败后宋金宋金签订的协议是什么

宋孝宗主导的北伐是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市符离集)战败的。
隆兴北伐失败后,签订的是“嘉定和议”。

宋孝宗主导的北伐失败后宋金宋金签订的协议是什么

2,宋孝宗赵眘在位期间为什么要发动隆兴北伐

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赵构下诏宣布禅位,皇太子登基为帝就是宋孝宗。他是一个想有作为的皇帝,也想恢复旧土。因此在登基次年,他就组织兵力不宣而战,开始了隆兴北伐,不过这场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宋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说是开国,其实他只不过是北宋皇室的漏网之鱼罢了,这也算捡漏吧。但是面对金人的不断南下,赵构也只好一路难逃,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过赵构有一个儿子赵旉,但赵旉早夭,让赵构失去了唯一一个儿子。所以他便立赵昚为太子了,他这么做也让大宋的皇位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当时赵构已经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和议,但客观说非常屈辱。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每年南宋还得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宋孝宗登基后,显然不想这样,他可不像赵构那样胆小如鼠。他也想有一番作为,甚至能够打败金人,收复故土。于是宋孝宗为名将岳飞冤狱平反,还逐步的开始为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他重新启用主战派,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打破南宋与金人的这种不平等。1163年,宋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展开隆兴北伐。由于宋军是不宣而战,来了个突然袭击,把金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宋军接连收复了灵璧,虹县等地,继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县)。但宋军首先让自己给击败了。战争还没有结束,宋军前线就开始内斗了。当时宋军是两路出击,一路是李显忠率领进攻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结果李显忠战绩突出,被宋孝宗升了官,而同为将军的邵宏渊却成为了他的副手,李显忠和邵宏渊闹了矛盾,两人谁也不服谁。双方也不互相救援,结果在金人主力出战时,导致宋军打败。本身宋军北伐就没有斗志,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竟然没有上下一心,哪有不败之理。尤其是符离之溃,面对金人主力,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却不仅按兵不动,还大说风凉话,导致军心涣散,最终大败而归,要不是金人不知底细,没有贸然出击,否则能否守住淮河一线还是个问题。北伐失败后,金人为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发兵南下,甚至准备渡江,宋孝宗无奈之下只好答应议和,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这也就是历史上的“隆兴议和”。但是这次失败,并没有让宋孝宗灰心。在乾道五年(1169年)宋孝宗任命当年北伐时打了胜仗的虞允文掌握军政大权。让他积极备战,准备再次北伐,还派人与金人再次谈判,要求改变隆兴和约中部分侮辱性的条款,但遭到了金人的拒绝。也是在北伐失败后,投降派再次抬头,当时的主战派也再次接连被贬。宋和金此时属于绝对的均势,平衡没有被打破。

宋孝宗赵眘在位期间为什么要发动隆兴北伐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

D 试题分析: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点评:要想真正的读懂诗句,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诗人的身世来理解,并不是单纯的翻译。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正确的理解诗句和情感。
你说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

4,隆兴北伐为何会失败宋孝宗为何不能收复中原

隆兴北伐最初的胜利就给后来的失败留下隐患了。最初宋兵兵分两路: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五月,李显忠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放弃抵抗。邵宏渊则以虹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对李显忠心怀怨恨。李显忠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又按兵不动。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他耻居李下,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人心浮动。不久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却又按兵不动。军心立时涣散。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谣言乱军,宋军遂不战自溃。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两千余,终于难阻溃败,于是率部撤退。但行未多远,宋军就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所幸金军不知底细,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宿州旧郡名符离,故史称这场溃败为“符离之溃”。“符离之溃”对孝宗的雄心给予了重大了打击,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南宋放弃收复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内部纷争导致了隆兴北伐的彻底失败。
你好!不是说前线两主将不和吗,而且孝宗有点摇摆不定如有疑问,请追问。

5,春日的诗意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春 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句注释⑴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⑵光景:风光风景。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⑶等闲:轻易,寻常,随便。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1] [2] 白话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扩展资料: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顶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春日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翻译: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

文章TAG:隆兴北伐隆兴北伐  北伐  宋孝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