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哪里

孝文帝迁都洛阳

449年北魏孝文帝迁都哪里

2,北魏孝文帝是哪一年迁都洛阳的

494年
楼主你好! 公元493年

北魏孝文帝是哪一年迁都洛阳的

3,孝文帝哪年迁都

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 是不是这个啊?
494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

孝文帝哪年迁都

4,历史材料题孝文帝迁都

(1)迁都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2)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 洛阳。 (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4)鲜卑语 汉语 (5)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

5,孝文公把都城迁到哪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文化及其推崇。2.统治中原的需要。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3.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4.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地寒偏北,粮食产量有限,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能从根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孝文帝是迁的洛阳~~
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从平城(山西大同)签到洛阳
首先孝文公应该称作孝文帝。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继续进行改革。迁都本身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孝文帝改革的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你好!首先孝文公应该称作孝文帝。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继续进行改革。迁都本身虽不属于制度的改革,但却是孝文帝改革的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文章TAG:孝文帝  迁都  449年  北魏  孝文帝迁都  
下一篇